雖然沒有經過1949戰爭動盪的環境, 但這書勾起了些上古時代的回憶。
1949年是許多人的人生分水嶺, 大時代的悲劇, 是父母親相遇的年代, 如果他們沒有相遇, 我就不存在了。
早期的台灣, 人人生活辛苦, 不過食物是【有機的】; 買菜用菜籃, 報紙和瓶子等都會回收, 家家都很【環保】。小學老師晨間檢查的項目, 是學生自備用品: 手帕、手紙、和茶杯; 另外還要檢查手指甲。
當時還沒有新潮的飲水器, 在走廊的角落都有個不鏽鋼的飲水桶(類似附圖, 但沒那麼漂亮)。
負責燒水的都是和藹可親的榮民伯伯們, 他們將燒好的水, 一擔擔的挑到學校各地的飲水桶, 讓學生有足夠的開水喝。天太熱需水量大時, 學生等不及熱開水變冷, 就很神勇的喝自來水。榮民伯伯們看到時, 就很心疼的唸著他們。
清華大學圖書館網站, 有1949年的文獻展覽。
楊儒賓教授寫的前言, 第一段是:
1949有什麼重要?很顯然的,如果沒有中國的大變局,在近代史上,1949這個數字不會有多大的作用。它絕不會比1945二戰結束、1933經濟大恐慌、1914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來得重要,往下比,它也不會比1989柏林圍牆倒塌引發的骨牌效應來得重要。但因為1949有了中國變局的因素,一切就不一樣了。
現在老兵凋零了, 但是無法不感謝他們對台灣的貢獻, 以及蔣經國先生對台灣的建設。尤其是讓當時的地主們感冒的三七五減租。由這篇 由三七五減租與耕者有其田政策論台獨的起源, 可感覺得出。
期望新的領導者能延續蔣經國先生的精神, 為台灣的百姓做些事。 只是在口頭上喊喊愛台灣, 有什麼用呢? 拿出良策吧!
在線觀看光陰的故事 playlist: I, II, III, IV (還有大江大海pdf的連結繁體版, 簡體版)
有關系列: 台灣近代
No comments :
Post a Comment